怎样使一个层垂直居中于浏览器中【蓝色理想】
这里我们使用百分比绝对定位,与外补丁负值的方法,负值的大小为其自身宽度高度除以二
这里我们使用百分比绝对定位,与外补丁负值的方法,负值的大小为其自身宽度高度除以二
[转载自麦鸡的博客]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你就会困惑了,不用div布局那用什么布局,难道还用表格啊?确实现在说这问题还过早了,但请往下看,尽管下面是一堆废话!
我们先看下web历史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 链来链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语义网(Semantic Web)
搜索最大的贡献是,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用机器初步分了个线索。但是,光知道网页里有哪些关键字,只解决了人浏览网页的需求。所以,Tim- 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机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网页制作时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 器可以理解的格式。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库。从理想的角度,这是很诱人的,因为科学家和机器都喜欢有次序的东西。Berners- Lee关心的是,互联网上数据,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引用。举一个例子说明标准数据库的魅力。有个产品叫LiberyLink。装了它后,到 Amazon上去浏览时,会自动告诉你某一本书在用户当地的图书馆能否找到,书号是多少等。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 (Amazon 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给用户提供全新服务。
但是,语义网提出之后,曲高和寡,响应的人不多。为什么?因为指望要网页的制作者提供这么多额外的信息去让机器理解一个网页,太难;简直就是人给机器 打工。这违反了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 量小得多。但G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
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 的网,那我觉得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 我们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产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观点。
当前的web
至少在中国,div+css仍然很火,或者xhtml+css,人们在用div进行布局时,却忘记了你的布局,你的页面是给谁看的,“给用户看的!” 很多人会这么认为。那用户会看的懂这些么?
你写代码是给机器看的,是机器把这些代码翻译给用户的,当机器不知道你代码的意思时,那它怎么翻译给你的用户呢?
HTML5的一些新元素
HTML 5的工作, 开始于2004年, 在 W3C HTML WG 和 WHATWG 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正在全面贯彻落实. 很多关键角色参与了W3C的努力!他们发展的也蛮快的!真正带那一时代还很远!我们先看下HTML 5的一些新元素!
div元素可以被新的元素代替了: header、 nav、section, article、aside、audio、video以及footer等!
总结
摆脱给机器打工,web语义化。让机器成为我们的佣人!
风格名称:完美的骑士
截图预览:
原 作 者:完美的骑士
下载地址:(skin)http://www.111zf.com/knight/knight.rar
(psd文件)http://www.111zf.com/knight/knightTop.psd
使用说明:1.适应的分辨率:固定1024*768
2.FF、IE6、IE7
3.有个性化图片(可以的话附上素材,方便大家使用。)
4.应该有改动一些源代码。。8过我忘记都改了哪里。。
5.说明:这个界面是前年就做好了,不过一直都扔在硬盘,前阵子移植到了pjblog,有喜欢的就下吧,有什么问题跟帖吧。(其中可能有改动一些代码之类的,不过我确实想不起来了.)
Web design,数据说话 [转自Aloo]
这是最近一期alistapart.com上的一个关于web design 2007年度从业人员的调查报告,数据百分之八十来源于美国,百分之十二来源于英联邦。
首先从从业人员的职位来看,程序员和网页设计师依然占据着前两位。但是两者的比例之后已经低于50%,网站设计的职业细分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比如平面设计师,网管,创意总监,界面设计师所占的比例已经非常大了。而且信息架构,可用性,易用性的从业人员也大量登上舞台。
从教育水平来看。具有学士学位及以上的占了85%。考虑到美国国民中受大学教育人口的比例为28%,网站设计还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有blog,不过开设的年限都比较短哦。不过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4.8%的人已经博了十年以上了。
一百人以上的公司已经占到一半左右了,这个产业正在慢慢的形成规模化。有3000以上雇员的公司占到了14.7%,google,yahoo,ebay,这样的巨头正越来越多~~
在前端设计上自已有缺陷的人在所有年龄层次中只占百分之二十左右,看来米国的整体开发水平还是远高于我们的。在性别方面对前端一些技术的缺陷上,女性高于男性4.7个百分点。性别方面差异已经不太大了。
不同职位感到对后台技术上自已有欠缺的人的比例分布比较正常。不过令人不解的是交互设计师和UI设计师有后台技术上的欠缺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那其它百分之五十是后台方面比较牛,还是分工比较细化不需要他们从事后台开发呢。不过无论从那方面来看,结果依旧令人振奋。
在所需具备的技术上,这个结果令人感到恐怖。
78%的人认可前端设计的人必需具备后台开发能力 ,75%的人具备js等前端脚本开发的能,信息架构,可用性,易用性这些理念都占据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可谓深入人心啊。
第一条:
不可抄袭他人之创意,不论有何前提;
Not to copy other's creative work, under no circumstances;
第二条:
不可过分依赖电脑技术,切记,你是一名设计师,不是一名电脑修图员;
Not to rely completely on computer technology, it is a tool only and cannot
substitute your creativity. Remember, you are a designer, not a computer
graphic editor;
第三条:
不可一直追随流行设计风格,现在流行的,必是马上过时的;
Be a creator and not a fashion-follower because a trendy style today would
become an out-dated one tomorrow;
第四条:
各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Trying ten design fields simultaneously but badly is worst than concentrating on one
field and master it;
第五条:
不可将自己都认为有问题的作品向公众发表;
Be professional and not to release any art works that you don't like;
第六条:
不可因低价商业项目,而放低对作品的要求;
Not to lower the quality in view of low business value of an art work;
第七条:
不可凭主观意识评价他人作品;不可人云亦云;
Not to criticize other's artwork merely on the ground of one's preferences
nor just replicate comment from someone;
第八条:
不可闭门造车;了解一些历史、哲学和人文,将对你的作品大有好处;
Not to create artwork without any ground. Great works usually com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第九条:
不论身份高低,须保持歉虚的态度;
Keep yourself modest to people, no matter you are just a novice or a master;
第十条:
永远坚信:设计可以拯救你的国家,可以改变世界。
Always believe that design can save your country and change the world.
(最近真的很沉沦,整天不想动。接下去要开始做一些个人作品,谁有什么好的题材可以提供吗?)
为了决定在公司新的网站版本中是否增加Tags的功能,特意研究了一下这个名词
Tag应该是一个标签的意思,因为带着社会化的属性,一些资料也有用到社会化标签的称呼。
下面的是来自百度的搜索:
1、Tag总的来说是一种分类系统,有人把他称为大众分类(Folksonomy)。但是tag又不同于一般的目录结构的分类方法,首先tag能以较少的代价细化分类,想像一下,一篇涉及面比较广的文章,比如一篇谈论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成就的文章,可能会涉及到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理论、大爆炸宇宙理论,可能涉及到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甚至可能涉及到诺贝尔奖。如果你用目录结构的分类方法的话,根本不可能按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来分类,因为要细化分类,将使整个目录结构异常庞大,更加不利于资料的组织以及查找。而tag则不同,他可以自由地不考虑目录结构的给文章进行分类,各个tag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是又可以根据相关性分析,将经常一起出现的tag关联起来,而产生一种相关性的分类。
2、Tag也可以说是一种关键词标记,利于搜索查找。但是tag也不同于一般的关键词,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只能搜索到文章里面提到了的关键词,但tag却可以将文章中根本没有的关键词做为tag来标记,比如上面那篇文章,我可以标记为“资料”或者“历史”,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标记为“物理”,不过,我如果标记上“资料”的tag,则可以将所有资料性的文章全部关联起来,便于查找。
上午和合作公司讨论的时候,对方认为这个功能没有多大的用处。认为这个东西和内容差不多,对搜索引擎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根据我的认识来说,这个东西应该是作用挺大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张房源的图片,即使用了alt或者name来描述,搜索引擎还是不太容易找到,因为在alt中,不可能把房子的各种特性和属性都加上去,但是有了Tag,就可以补充说明这张图片的特点:比如周边超市的名称、银行等。
如果给每张图片(或者文章)都加上了Tag,用户即使没有搜索这张房源图片,他只是搜索超市和银行的时候,也同样能找到对他有用的图片。
另外,再扩展开来,可以有一个专门汇聚热门Tag的页面,这样便于用户了解当前那些是热点等等。
这是iphone的触摸技术的演示。未来的电脑是不是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呢?
那用两只手比划比划还是挺累的……
http://www.tudou.com/v/igPAXX4EDwo
要出一个好的作品,设计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要能懂各个行业的东西,拿网页设计来说,要懂人机交互、用户心理学、美术、代码,等等
下面的图是我从别人网站翻到的,具体是为了描述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除了我工作的那几个网站,其它基本都是通过业余时间做的,也许都不算好,呵呵,大家多点评
http://www.ficec.com/ 福州国际会展中心,05年的时候做的
http://www.66163.com/ 福建之窗,这是福建最早的一个网站了,05-06年我在里面工作过一段时间,做了不少的二级栏目。
http://66163.com/hd/cxjy/aoshen/new.html,奥神传媒,随便做一个的。
http://66163.com/hd/cxjy/aoshen/tiande/index.htm,天德广告,隶属奥神传媒。
http://ssszz.com/,http://ssszz.com/online/index.php?termid=1寿山石杂志
http://www.sea-pumps.com/ 一个出口企业的网站,06年
http://www.zknight.net/article.asp?id=45 自己创业的公司的网站,做油画出口,域名到期已经停了,06年
http://www.zknight.net/baijia/zhengfu/index.html,05年的时候在网龙天晴数码的时候做的页面,那个时候全是用table布局的。
http://www.66163.com/hd/cxjy/test2/chengbao/index.html,一个博客的界面。也是在05年的时候做的
http://www.yohand.com/ 一家软件公司, 07年
http://www.hxmryy.com/,一家整形医院,07年做的。
http://www.111zf.com/ ,房产和建材网站,我现在工作的地方。
其它做的一些暂时还想不到,想到了再补充
———————-2007-11-2——————–
格拉思汽车美容连锁网站:http://dstartcn2.2.tomidc.net/ 正在测试中
近期评论